近期关于生猪养殖龙头牧原股份虚增利润的消息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双方争议焦点在于,猪肉价格下跌的背景下,牧原是否应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目前市场对此仍未有定论,那么还有哪些会计科目隐藏着大雷?本文将以2021年4715家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为例(剔除金融行业),对此进行简单分析。
资产负债表中主要反映的是会计期末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其中重点需要关注的科目主要是资产类科目,如应收款项、存货、商誉和无形资产等。由于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原因,这类资产的操作空间大,很容易出现资产虚增的情况。
此处应收款款项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款项风险主要体现在无法及时足额收回时,讲给造成巨大损失。去年隋田力专网通信案件中,包括上市上实发展、上海电气、中天科技、汇鸿集团、凯乐科技、中利集团等多家上市公司卷入其中。
从应收账款/总资产看,2021年该指标超过40%的公司共有103家。从行业分布来看,主要聚焦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批发零售、电气设备、建筑建材、互联网等细分行业。较为典型的就是建筑建材行业,去年恒大暴雷,也使得跟多家跟恒大深度合作的建筑装饰类公司,如广田集团、全筑股份、嘉寓股份、世联行、金螳螂、宝鹰股份、索菲亚、文科园林等计提大额损失。该指标最高的三家公司分别为ST弘高、佳云科技、中再资环。以中再资环为例,公司应收账款科目第一大客户占比为99.98%,主要为应收政府部门的家电拆解基金、经常性补贴等。而ST弘高的应收账款科目第一大客户占比为16.75%。佳云科技的应收账款科目第一大客户占比为10.56%。虽然中再资环集中度更高,但是考虑到应收对象,但其资产质量比其他两家更好。
从其他应收款/总资产看,2021年该指标超过20%的公司共有27家,以ST或退市公司为主。其他应收款经常体现的是企业间的资金拆借及暂收暂付款项,一旦无法及时收回,也将给上市公司造成损失。关联方也经常通过其他应收款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此前康美药业造假案中,实际控制人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占用资金达90亿元以上。2021年该指标最高的三家公司分别为*ST金洲、腾邦退、*ST西发。
以*ST金洲为例,该公司其他应收款为14.31亿元,其中往来款为13.66亿元,其中第一大欠款单位13.47亿元,第二大欠款单位0.2亿元。
商誉经常体现的是并购交易中超出评估值的溢价部分。商誉风险主要体现在一旦被并购标的无法实现承诺业绩,将会发生大额减值。2020年,金一文化、二三四五等多家上市公司计提大额商誉减值,导致股价连续跌停。
从商誉/总资产看,2021年该指标超过20%的公司共有102家。从行业分布来看,主要聚焦在软件信息技术、计算机通信、互联网等细分行业。上述行业分布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行业资产较轻,兼并收购较为活跃,更容易产生大额商誉。2021年该指标最高的三家公司分别为众应退、汤姆猫、华铁股份。其中众应退商誉科目主要被投资单位为香港摩伽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公司对该投资计提9.93亿减值准备。汤姆猫商誉科目主要被投资单位为Outfit7 Investments Limited和杭州哲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21年公司对杭州哲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华铁股份商誉科目主要被投资单位为香港通达、山东嘉泰。
利润表主要反映的是会计期间公司的盈利情况。除了经营性的收入成本费用外,投资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处置收益等科目也会对公司报表产生重大影响。一旦公司计提大额损失将对利润造成巨大拖累,但反过来投资收益的大额浮盈也会带动公司利润大幅增长。
投资净收益一般包括对联营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和对金融资产的收益。
从绝对规模看,投资收益超过5亿元的公司共有214家,其中规模位居前三的公司分别为中国石油、上汽集团、ST海航。以中国石油为例,公司的投资收益主要来自于被投资公司损益(132.67亿元)、管道重组交易收益(183.2亿元)。投资损失5亿元的公司共有17家,其中规模位居前三的公司分别为ST易购、中国中冶、江西铜业。以ST易购为例,公司的投资损失主要来自于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损失(-140.33亿元),市场普遍推测该减值与恒大有关。
从投资净收益/利润总额看,该指标大于500%以上的公司共有15家,其中指标位居前三的的公司分别为合力泰、华天酒店、东方日升。该指标小于-500%以上的公司共有10家,其中指标位居前三的公司分别为浩云科技、青岛金王、龙洲股份。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主要反应了部分资产公允价值部分的影响。
从绝对规模看,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超过5亿的公司共有31家,其中收益规模排名前三的公司分别为中国移动、中国石化和新城控股。以新城控股为例,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主要构成是投资性房地产。由于商业地产公司有很多持有型物业,在房价快速上涨时期,这些物业的增值部分就构成商业地产公司收益的重要来源。但是该部分收益并不代表着公司能获得等量的现金,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公司实际盈利水平和现金流。一旦房价下降,公司可能就会遭受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公允价值损失超过5亿元的公司共有14家,其中损失规模前三的公司分别为华夏幸福、洛阳钼业、ST海航。以华夏幸福为例,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主要构成是投资性房地产-14.04亿元、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24.4亿元。
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利润总额看,该指标大于500%的公司共有2家(未考虑利润为负的情况),其中指标最高的三家分别为实丰文化、山东黄金、东方日升。以山东黄金为例,公司2021年公允价值变动为5.76亿元,但是当年公司利润总额仅有0.24亿元。
此处减值损失包括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
从绝对金额看,减值损失超过50亿元的公司共有24家,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建筑装饰、能源行业。特别是房地产行业,在销售去化困难的情况下,很多房企都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
以华夏幸福为例,公司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债权投资计提了27.73亿的信用减值损失,对存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商誉、合同资产计提了131.88亿的资产减值损失,其中最大减值来自于存货(117.43亿元)。
从减值损失/利润总额看,该指标大于500%以上的公司共有84家,其中指标最高的三家公司分别为实丰文化、合力泰、国联水产。以实丰文化为例,公司2021年利润总额只有8万元,但是公司减值损失合计1700万元。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到,会计科目存在很多陷阱。要真正了解公司经营,还应该深入分析具体情况。信用分析也一样,尤其需要抽丝剥茧,练就火眼金睛,如此才能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