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19项接续政策措施。那么如何看待这些政策措施?
此次会议认为,“当前经济延续6月份恢复发展态势,但恢复基础不牢固”,因此“要用好工具箱中可用工具,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此次会议提出的19项接续政策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在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10月底前发行完毕。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传导效应,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
二是核准开工一批条件成熟的基础设施等项目,项目要有效益、保证质量,防止资金挪用。出台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和投资,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允许地方“一城一策”灵活运用信贷等政策,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为商务人员出入境提供便利。
三是对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缓缴一个季度,鼓励地方设立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四是支持中央发电企业等发行2000亿元能源保供特别债,在今年已发放300亿元农资补贴基础上再发放100亿元。
五是持续抓好物流保通保畅。
六是中央推动、地方负责抓落实。各部门要迅即出台政策细则,各地要出台配套政策。国务院即时派出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压实地方责任,加快政策举措落实。
从上述措施来看,基本延续了此前国发12号文的政策框架,从财政、货币金融、稳投资促消费、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发力稳经济。相比12号文,此次会议更加强调抓政策落实,国务院大督查会将地方稳经济工作纳入督查和服务范围,从而落实地方责任。
而实际上早在8月23日,国务院就已经决定开展第九次大督查,19个国务院督查组将分赴1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实地督查工作。主要经济大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河南省、广东省均在其中,相比8月16日召开的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的参会,仅有山东、四川未在其中。通稿称,国务院督查组将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带着线索去、跟着问题走、盯着问题改,坚持把三分之二以上的督查人员、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精力用于线索核查、暗访督查,坚持督帮一体,着力实现督查提质增效与减轻基层负担并举,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关切。
此外,此次会议还特别提及川渝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情,要求进一步做好抗旱减灾工作。
此次接续政策提出,“增加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加上此前的3000亿额度,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达到6000千亿元。按照6月29日国常会提出的“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该工具可满足1.2万亿的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撬动6万亿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假设20%资本金)。
此前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指出,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指出,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运用金融工具重点投向三类项目:一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明确的五大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分别为交通水利能源等网络型基础设施、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地下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国家安全基础设施。二是重大科技创新等领域。三是其他可由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项目。
因此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项目融资支持,既有助于我国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增加有效投资;又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发放中长期低成本配套贷款,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应对当下的贷款需求不足。
此前728政治局会议提出,“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
虽然此前多家机构认为1.5万亿的专项债限额可能会全部用足,但此次国常会最终明确, “依法用好5000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主要考虑可能有两方面:一方面从区域来看,限额和余额空间主要分布在经济强的区域,完全用足的话,效果更多还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截至7月末,上海的专项债限额空间位列第一,约1680亿元;其次是江苏、福建、河北、山东,规模在700-1000亿元间;再次是四川、河南等省份,规模600亿元左右。另一方面,当前专项债正在形成实物工作量,不用足限额可以为未来政策预留一定的空间。
此次会议提出,允许地方“一城一策”灵活运用信贷等政策,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相比728政治局会议表述“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一城一策”给与地方政府更大的政策自主性,叠加LPR的下降,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会有所下降。当然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政策仍否发挥效果还具有一定的确定性。特别是在众多的问题房企和问题楼盘风险化解方案没有出台之前,全社会很难形成较为稳定的购房预期。
近期市场流传关于房地产基金和专项贷款的传言,包括地方也在成立类似性质的纾困基金。比如根据南宁住建委的消息,南宁市平稳房地产基金正式成立。该基金由南宁轨道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南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南宁威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出资,江苏言睿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管理人,聚焦于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住房类房地产问题项目。该基金首期规模30亿元,首笔出资已于8月18日完成缴付,后续资金将陆续到位。考虑到尽调及内部决策流程,该基金实际纾困还需要一段时间,加上很多项目无法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因此监管层后续可能会创设更多的结构性政策工具以化解地产行业风险。
从当前各项政策来看,当前基建仍是稳经济的重要抓手,各方对基建投资寄予厚望。此次国常会继续提出,“核准开工一批条件成熟的基础设施等项目,项目要有效益、保证质量,防止资金挪用”,同时还提出“支持中央发电企业等发行2000亿元能源保供特别债”,电力投资有望继续增加。加上调增政策性银行授信额度、调增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超预期。
但是从资本金来源来看,基建项目的落地可能主要还是依赖于金融支持。举例来说,一个100亿的基建项目,如果资本金构成为国开行基础设施基金出资10亿元、项目建设方出资10亿元,再由银行提供中长期信贷80亿元,那该项目实际的社会资金投入可能就只有10亿元。因此要真正发挥基建的作用,还需要疏通传导机制,激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8月22日,人民银行召开部分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也强调,主要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要强化宏观思维,充分发挥带头和支柱作用,保持贷款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由此也可以看到,货币政策结构化、财政化特征将更加明显。从结构化角度,包括再贷款、PSL、碳减排支持工等在内的结构性货币政策,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对特定领域和行业的信贷投放,发挥精准滴灌实体经济的独特优势。从财政化角度,当前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如PSL一定程度体现了财政职能,而传统解决这一问题更需要财政手段的干预。
从政策影响看,我们依旧对债市维持乐观看法,在经济基本面偏弱的情况下,短期内资金面暂无收紧的迹象。预计未来一段时间,10年期国债仍将维持区间震荡行情。从信用债来看,此前几家券商都对承接专项债的城投平台给予推荐。比如民生证券认为,在当下政策组合下,对于承接专项债项目的主体(尤其是发债城投平台)而言,相对更容易获得配套融资支持。比如西南证券认为,稳增长压力下,政策强化金融对专项债项目配套融资,城投作为项目主体后续进行专项债配套融资或将更为便利。考虑到专项债投向以棚户区改造、交通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为主,这与城投平台主营业务契合度较高,因此我们基本认同上述观点。当然对于部分现金流波动较大的项目,还是应该警惕其风险。从地产债来看,我们认为在问题房企风险化解未有系统性方案之前,房地产市场短期难以实质性改善,存续房企现金流压力并未实质性缓解,建议谨慎参与地产债。